วันเสาร์ที่ 13 มีนาคม พ.ศ. 2553

汉泰语相关词中的亲属称谓语

Metcha Sodsongkrit(2005) “On the kinship addressing terms of related words in Chinese and Thai languages”Journal of Chinese Study ,vol.1 ,Faculty of Humanities,
Kasetsart University ,Thailand.

汉泰语相关词中的亲属称谓语
(泰国)魏清
泰国 乌文大学 文学院
关键词
:泰语,称谓语,汉泰语相关词。
摘要 : 汉泰语相关词指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与泰语的相关词,包括近代的汉语方言借词。据前人研究以上古和中古汉语与泰语的音义对应,指出汉泰语相关词有1200多词。其中有若干个词属于亲属称谓语。本文针对汉泰语相关词中的亲属称谓语扩展在语义及语用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上古和中古汉语与泰语的亲属称谓语相关词,之所以语音有所变化,是因为时间和双方方言的距离,但语义基本上相同,即现代泰语的语义是古汉语所用的语义。
On the kinship addressing terms of related words in Chinese and Thai languages
Dr. Metcha Sodsongkrit
(Wei Qing)
Faculty of Liberal Arts Ubonrachathani University Thailand
Keywords
:Thai language, addressing terms, Chinese-Thai relation.
Abstract : Related words in Chinese and Thai languages refer to those words in Archaic and Ancient (or Middle) Chinese as well as loan words from contemporary Chinese dialects which are cognate with words in Thai language. From previous studies on such correspondences in terms of sound and meaning, we find an approximate number of 1,200 related words in both languages. Among them are a certain number of kinship addressing terms.This article aims at further comparing and discussing the related kinship addressing terms in both Thai and Chinese languages based on thei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 usag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due to time distance and development occurring independently in each individual language, there are phonological changes in those cognate words. Nevertheless, their meanings basically remain the same. That is, the meaning used in the Thai language is similar to that used in Archaic and Ancient Chinese.


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ไทยจีนกลุ่มคำเรียกญาติ

ดร.เมชฌ สอดส่องกฤษ
อาจารย์ประจำคณะศิลปศาสตร์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อุบลราชธานี 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

คำสำคัญ :ภาษาไทย คำเรียกขาน 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ไทยจีน
บทคัดย่อ :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ไทยจีน คือคำศัพท์ก่อ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คำศัพท์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ยุคกลางในภาษาจีนที่มีความสัมพันธ์เป็น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กับภาษาไทย รวมไปถึงคำยืมจากภาษาถิ่นจีนในยุคหลัง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 จากการศึกษาเรื่องความสัมพันธ์ของระบบเสียงภาษาไทยจีนที่ผ่านมาพบว่าภาษาจีนก่อ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ภาษาจีนใ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ยุคกลางมีความสัมพันธ์ใกล้ชิดกับภาษาไทยโดยมี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กว่า 1200 คำ ในจำนวนนี้มีคำจำนวนหนึ่งเป็นกลุ่มคำเรียกญาติ บทความนี้นำคำเรียกญาติที่เป็น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ไทยจีนมาศึกษาขยายผลเปรียบเทียบในด้านความหมายของคำ ผลการศึกษาพบว่า ด้วยเหตุผลของวิวัฒนาการทางภาษาที่เป็นอิสระต่อกัน คำศัพท์ร่วมเชื้อสายไทยจีนมีการเปลี่ยนแปลงทางด้านเสียงเป็นอย่างมาก แต่ความหมายของคำยังคงเดิม กล่าวคือ ความหมายที่ใช้ในภาษาไทย เป็นความหมายดั้งเดิมของภาษาจีนก่อ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ภาษาจีนในประวัติศาสตร์ยุคกลาง


汉泰语相关词中的亲属称谓语

汉泰语关系是长期以来被不少中泰学者重视的课题之一,其中有一部分研究涉及到汉泰语相关词之间的联系,研究成果证明汉泰语之间有着源流关系。目前除了早期的欧洲著名语言学家如A.Conrady 、K.Wulff吴克德 、L. Sagart (沙加尔)、B.Karlgren(高本汉)之外,汉泰语关系研究的比较少,可能是因为两种语言被归入不同语族,学习者就认为这两种语言没有什么关系。A.Conrady(参见 S.Egerod,1976 和K.Wulff 1934) 无疑是汉泰语关系研究公认的奠基人。[1]他最大的贡献是揭示出了汉泰声调对应的基本规则。另外,他用了 200 多个汉语词同泰语或其他台语比较,有百余个相关词。
P.Manomaivibool [2] 的博士论文A Study of Sino-Thai Lexical Corespondence 以汉泰相关词(或称对应词)及其反映的音系为研究对象,根据600多个词条以中古汉语为纲进行音系比较,是这个领域的首次系统性研究。她所采用的台语及上古汉语的构拟是李方桂的系统,中古汉语采用 B.Karlgren
(1975) 的构拟。她的相关词不但在数量上较前人有较大增加,大多数是相当可信的。
李方桂[3] 认为汉语同泰语的关系与汉语和藏语的关系一样,也是亲属关系,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他汇集了一百多个“同源词” 证明汉语和台语同源,这已成了汉泰同源说的经典论据。
龚群虎 2002年发表《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认为(1)汉语跟泰语的祖语在远古可能同源,(2)汉语跟泰语大约两千年来一直有接触关系。文章利用相关词的语音对应和古汉语由时代特征的音变参照点,为泰语中的汉语相关词划分了三个大的层次:上古相关词层、中古层借词层、近代方言借词层。给汉泰语研究带来了新的内容。
根据龚群虎的汉泰语相关词词表我们可以看到汉泰语相关词最多且最常见的是“称谓语”类。据观察,汉泰称谓语相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上古和中古相关词的称谓语、二是近代方言借词称谓语。本文章将在前者,以语音和语义方面扩展比较探讨。
泰语有一部分称谓语,一般泰国学者都认为是泰语原有的词语,并记载在泰语大词典上,为泰族语言。并且长期以来关注从柬埔寨语借来使用的皇语,从未关注到泰语和汉语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其称谓早已出现在泰国的古代文物《兰甘亨王碑铭》上。但是,据龚群虎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些称谓语与汉语的上古和中古音相似甚至相同,按照时间来看比《兰甘亨王碑铭》早得多。
下面将把汉泰语相关词中的亲属称谓语,按照音、义进行比较探讨:

汉语 “娘”,上古音是[ni(AN],中古音是[ ni(AN][4]
泰语音:[na:N33]
泰语和柬埔寨语有语音的联系,所有柬埔寨[iŒ] 元音,泰语读 [a] 元音,文字拼写也相同,意义也相似,并且大多数泰语是柬埔寨语借词,或者跟柬埔寨语有关系。 “娘”在柬埔寨语的读音是 [niŒN],而在泰语中读[na:N33],所以古泰语学者认为泰语中的“娘”是从柬埔寨语借来的词。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是柬埔寨语借泰语。关于泰语和柬埔寨语究竟谁借谁,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他们只从泰语和柬埔寨语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如果将泰语与汉语的上古音比较来看,“娘”的语音十分相近,而柬埔寨语跟汉语中古音十分相近。据时间层次分析,泰语的 [na:N33]、柬埔寨语的 [niŒN] 都应该是和汉语的“娘”有关系的,而不是泰语借柬埔寨语或者柬埔寨语借泰语。
现代泰语“娘”读音是 [na:N33] ,有7个义项 :
(1)“已婚女子”。 现代泰语的正式语言必须冠在名字前面即“[na:N33]+名字”,相当于英语的“Misses”,可用于自称、对称、他称。与汉语的义项相关,即表示“妻子” 的意思,如《郭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5] 曰:“娘子今日和置言,贫富前生恶业牵。不是交娘得如此,下情终日也饥寒”。
在小说里也可用 [na:N33] 加在名字前面,但不是表示已婚的女子,只用于他称。泰国的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王碑铭》,兰甘亨王以 [na:N33] 冠在名字前面称呼自己的母亲曰:[mE342 /ku:33/ cHö:342 /na:N33/ söa:N214] “母/吾/名/娘/Sueng”即“我母亲的名字Sueng娘”,这里的“娘”用于女子的通称 。
(2)中国古典小说翻译成泰语,用 [na:N33] 泛称中年妇女 ,用于背称。
(3)“ [na:N33] + [sa:w214] (少女)” ,在现代泰语的正式语言必须冠在名字前即:“[na:N33] + [sa:w214]+名字”,相当于英语的“Miss” 表示未婚女子,用于自称、对称、他称。
(4)用 [na:N33] 加上某些动词、活动、职业表示作某种职业的女子,可用于自称、对称、他称,比如:[na:N33 ram33] “舞女”、[na:N33 co:n33] “女贼”。
(5)在泰国古剧、舞蹈领域,[na:N33]单独使用称女主角(男主角称 [pra/35])。
(6)[na:N33] 短音化为 [naN33]加在名字、指示代词的前面,用于称呼女子表示蔑称;
(7)泰语的东北部方言区长辈、或年龄大的人用“[/i:33] + [na:N33]”称呼少女,表示亲密。也可在 [na:N33] 后面再加 [n:j35] “小”即“[na:N33]+[n:j35]” 用于小女孩,作为对称和他称。
从第(2 )到第(7)可见“娘”在泰语中都表示“女子” 或者“少女” ,在汉语里“娘” 同样也表示年轻女子 ,如《广韵·平声阳韵》:“娘,少女之号” ,表示女子的通称,如句道兴本《搜神记》:“景伯逐与弹,作诗曰:今夜叹孤愁,哀怨复难休,嗟娘有圣德,单夜共绸缪。” 。
现代泰语真正表示 “女人” 的意思并不是 [na:N33]“娘”,而是 [jiN214] 。[na:N33] 在泰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但是 [na:N33] 在以上叙述都涵有“女性” 的意义。这是因为 [na:N33] 与上古汉语中的“娘”是相关词,如果把“娘”跟古汉语的用法比较来看,完全有相连关系。所以泰语用 [na:N33] 表示 “女性” 的时候就是一个具有浓厚古典气味的称谓。(关于“娘”不仅泰语、柬埔寨语中有,日本语中也有同样意义,恐怕东南亚还有不少受影响的国家)


汉语“母”,上古音是[m«],中古音是[m«u]。
泰语音:[mE:342] 。
[mE:342]在泰语中有4个义项:
(1)母亲。子女用于对称和他称称自己的母亲,母亲用于自称。此外对同学、同事的母亲也可作为拟亲属称谓语,用于对称、他称。同学、同事的母亲也可用于自称。与汉语相同,如《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
(2)泰国东北部,北部方言用于自称、对称、他称,称呼母亲的长辈,或亲属中长于母亲的女子,如祖母、伯母、婶母等。与汉语相同,即称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
(3)古泰语单独使用 [mE:342] 对妇女通称表示尊重对方、也可冠在名字前作为妇女的通称。后者的称法保留在现代泰语里,但是有蔑称的语气。现在[mE:342] 可用于对称和他称,与汉语相近,即对妇女通称,如《史记·淮阳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票数十日”。
(4)乳母。可用于自称、对称、他称,有时可后加 [nom33]“乳、奶”,也可单独用 [mE:342] “妈”称乳母,与汉语相同汉语例如如《国语·越语上》:“生三人,公与之母。” 韦昭注:“乳母也”。
“母”这个词龚群虎认为可信度相对低。着眼看世界的各个语言表示“母”的词大都有 [m] 带头,或者有 [m] 音位,如柬埔寨语的 [maE] 、英语的 mom、mother 、韩国语的 [em’ma、emeni (emenm)] [6] 越南语的 [mE/21]、印度语的 [Ammi] 等等。对这种现象也许是人类自然的语言能力。如果说 [m] 音是人类自然的语言能力,那么如果把泰语的 [mE:342] 与上古汉语的 [moo’] 和中古汉语的 [mu] 作为相关词可信度较低,但从语义角度分析,发现它们不仅语音方面有关系,语义也相同,就能近一步支持“母”是汉泰相关词的观点。

此外,如果按照李芳桂 [7] 的汉语古音系统来看还有一些词与泰语相似,如下

子,中古音类 [8] :精之上3開即裏 /部 :之 / 中古音 :tsö / 上古音 :splµ / 泰语音:[lu:k342] 。
泰语“子” 读 [lu:k342] 与汉语上古音相近,即[splµ],有以下几个义项:
(1) 儿子和女儿,不分性别,父母可在名字前面冠以 [lu:k342] 称子女,
与汉语的义项相同,即古代汉语兼指儿子和女儿,如《仪礼·丧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死则哭之,。邓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2)表示小孩子,汉语也有此义项,如《祖堂集》卷二:“即得罗日侯罗法,行化至摩竭国,见一童子,年当十二,手执铜镜,而来师所。师问曰:‘子年几耶?’子耶:‘我当百岁’” ;(3)年龄大的人常用 [lu:k342] 称呼年少的亲属及陌生人,并不是把对方的年龄跟自己的孩子年龄相比。所以,这种称呼不是拟亲属称谓语,而相当于人称代词的 “你” ,在唐代时汉语也用“子”表示人称代词,(1)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或“您” ,如唐·韩愈《行难》:“先生曰:‘然,子之言,孟轲不知。’” ,(2)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只见于佛经,多称卑下者,如《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我见流水,有一人持一木作桥,我念子之所作甚何小矣。

孙,中古音类 :小魂平1合思渾 / 部:文 / 中古音 :suon / 上古音:squun / 泰语音 :[la:n214] 。
[la:n214] “孙”在泰语有2个义项:(1)用于叙称称儿子的子女,与汉语相同,如如《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孙适人者。”郑玄注:“孙者,子之女,马瑞辰通释:《诗》所云平王之孙,乃平王之外孙。” ,再如《诗·鲁颂·闷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孔颖大疏:“言后稷后世之称实维是周之大王也,诗中的“孙”表示泛称后代子孙。(2)用于叙称称兄弟姐妹之子女,此外,对长于自己一到两辈的熟人可以作为拟亲属相关词用于自称,其与汉语闽方言厦门话相同,即表示“侄子” 。
龚群虎(2002)从语音的角度来研究,对“子” 、“孙”词认为可信度相对低。因从语音来看不是非常相似,但从语义相比的角度上看,它有所相连关系,对此更加可信。

婿 ,中古音类 :心齊去4開蘇計 / 部:支 / 中古音 :sei / 上古音:sqees / 泰语音:[kH«:j214] 。
“婿” 中古音 sei、上古音sqees、泰语音 [kH«:j214] 称所有姻亲的男性,如:[lu:k342 kH«:j214] “女儿的丈夫” 、[la:n214 kH«:j214] “孙女的丈夫” ,与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即(1)妇女的丈夫之称,如《仪礼·士婚礼》:“婿乘其车,先俟于门外。”郑玄注:“男率女,女从男夫妇刚柔之义自此始也。”;(2)称女儿的丈夫,如《左传·桓公十五年》:“祭种传,郑伯患之,使婿雍纠杀之。”

泰语的历史语言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由古泰族泰语一直延伸到与历史有关联的语言,一般以皇室用语吸收的柬埔寨语、从佛教吸收的梵语和巴利语、从泰人起源于孟人观点的孟语以及侗台语族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很少以汉语为出发点。泰国是佛教之国,由于受佛教、皇室语言的影响,从古到今泰国人学汉语的比学柬埔寨语、梵语、巴利语、孟语的要少得多,因此以汉语为对象,研究泰语相关词和词源,一直都被人们忽视。
以上所述的是一些汉泰语相关词。有的相关词语音既相近甚至相同,意义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但是还有些词,语音并非相近。因此以语音为对象研究相关词,有时并不能确定彼此,是否有关联。以词义探究相关词,不仅能进一步明确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泰语的一些无法追根的词也有了较好的答案。
历史与语言关系密切,有历史关系的国家应该拥有语言关系。中泰两国既拥有长久的历史关系,又拥有密不可分的语言关系。因长期独立使用,使双方的语言离开语源越来越远,尤其是语音方面。泰语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独立地发展几乎使泰语离开了汉泰语相关词的语源。如今汉泰语相关词研究,无论是语音或者语义方面,如果探究到上古汉语就有一定的结果。从语音、语义的痕迹追溯到古汉语,不难发现大多是同音同义词。因此才得到汉泰语有着同源关系的结论。本节是从称谓语的角度以音、义探讨汉泰语相关词,结果不仅进一步地证明汉泰相关词同源的观点,还让泰语的一些来历不明的词义也找到了意义来源。

参考文献
[1] 吉常宏。2000。汉语称 谓大词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 [韩] 金弦兑。2001。交际称谓语和委婉语。北京:台海出版社。
[3] 龚群虎。2002。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 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出版社,1981。北京
[5] (清)梁章钜。1987。称谓录。天津:天津市故箱书店。
[6] [泰] 杨汉川。1998。泰汉双解词典。泰国,曼谷:阿克松匹它丫出版社。
[7] 于维雅。2002。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虎板社。
[8] [中] Li, Fang Kuei (李芳桂)。1976。“Sino-Tai,Genertic Relationship,Diffusion and
typological similarities o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Paper for the 1st Japan
–US Joint Seminar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Tokyo.
[9] [泰] Manomaivibool,Prapin. 。1975。“A Study of Sino-Thai Lexical Correspondenc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 参见 龚群虎《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2] [泰] Manomaivibool,Prapin, A Study of Sino-Thai Lexical Correspondences,Ph.D.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75.
[3] [中] Li, Fang Kuei (李芳桂),Sino-Tai,Genertic Relationship,Diffusion and typological similarities o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R]. Paper for the 1st Japan –US Joint Seminar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Tokyo,1976. p.230-240
[4] 关于汉语的上古音和中古音,参照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 关于汉语称谓语的义项及信息参照吉常宏《汉语称谓大词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6] [韩] 金弦兑《交际称谓语和委婉语》,台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
[7] 参见龚群虎。2002。《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8] 以上词例选自 龚群虎《汉泰关系词的时间层次》附录二《汉泰关系词表》。中古音类的描写顺序为:声、韵、调、等、开合、反切,“部”指上古韵部。

ไม่มี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